让不合适的人离开,才是真正的善意

来源: 张丽俊

2022-03-29 13:36:00


导语:德鲁克曾说:“让能力不足、表现不佳的人一直待在原来的职位上,不啻在惩罚别人,也打击整个组织的士气。”


那么,你知道什么样的人算是表现不佳吗?你知道该如何开掉不合适的人吗?很多公司开除人,却闹得沸沸扬扬,其实是方法没有用对。


这两种人,是最不合适的人

你们公司有考核吗?我相信很多公司都有,那么你们考核什么呢?

大多数考核的都是业绩,给员工定目标,根据他们是否完成和完成的进度打分。

但光考核业绩根本不够。为什么?

如果只考核业绩,那么员工们为了达成目标不择手段怎么办?做出伤害客户的行为怎么办?只为了自己的业绩,不协同其他人怎么办?

只考核业绩,他们就会追求短期利益,然后会做出非常多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事,所以必须考核价值观。


考核价值观最根本的目的是“对齐”,即人们放下原有的各自的观念,对齐到新的、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上。

简言之,也就是让大家知道公司鼓励什么,不鼓励什么,什么是不容侵犯的,有一个共同的标准。

考核的时候价值观和业务还必须结合在一起。

为什么?

举个例子说明,比如公司有敬业这一条价值观,员工每天在公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,就是没有结果,那么可以算他敬业吗?

价值观肯定不会打高分,因为他没有拿到结果,如果你去看他的过程,你会发现是经不起考验的,很可能他是在无实物表演。

所以价值观必须和业绩挂钩,我们判断一个人表现如何的时候,也要进行结合。

那么哪些人是表现不佳呢?

第一种就是价值观不好的人。价值观不好的人,可能他业绩好,也可能业绩差,两种情况都有。越是业绩好,危害性越大,因为他是很多人的榜样。

第二种就是持续拿不到结果的人。公司请人来工作,是解决问题的。如果一直拿不到结果,就不是人力资源,变成了人力成本。

留下不合适的员工
是在耽误他的前途

第一种立即予以开除,毋庸置疑。

但第二种,需要慎重一些。你觉得他能力不行,那么你让他离开之前,作为管理者,你要扪心自问,你尽到责任了吗?公司给员工开的是两份工资,除了正常的工资之外,还有一份工资是成长,你是否帮助他成长了?

很多公司是严进宽出,人招进来,达不到需求,就让人离开。根本没有视人为,不合格就淘汰,把人当成了机器

把人招进来了,当员工能力达不到的要求的时候, 我们要辅导他。

如果辅导不成功,可以给他调整KPI,如果还是没有效果,那么可以试着调岗。他可能来到你这家公司,做的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,而他换了一个岗位, 就找到了自己的热爱,最终唤醒了他。

当你这些事情都做了,发现他还是离预期偏差太远,那么没办法,只好请他离开。因为管理者的时间是最宝贵的,我们要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人和最重要的事情上。


此时你要相信“大恶乃大善”,倘若员工不适合这家公司,你强留下他,其实你不是在帮助员工,而是在取悦你自己,满足自己的舞台感。他也知道自己能力跟不上,但你还是留下了他,你沉浸在他对你的感激中。

这么做是对员工的不负责任,你耽误了他的前途,多年后他发现自己荒废了,等从这家公司离开后找不到工作,他会骂你的。


没有用对方法
开人变成了被开

当然在请人离开的时候,也要讲究方法。很多公司员工离职,最后闹得不愉快,甚至双方视作雠仇。

你沟通的时候,他反而在质问你,你本来是要开掉他,结果却成了“被开”。

员工跑到各种平台,大肆说公司的不好,甚至引起舆论,公司的品牌也受到了污名化。

出现这样的情况,大多数是因为沟通方式不太对。在酵母的蹲马步管理工坊中,就告诉过大家沟通的方法分别有“法理情”和“情理法”。管理工坊中有非常多的管理工具和方法,用最短的时间,提高大家的管理能力,可点击阅读原文,报名管理工坊。

请人离开,要用情理法,要跟他先讲感情。我们首先要跟他共情,理解他的委屈,理解他的痛苦。所以要让他先发泄,发泄以后要去理解他的情感。

这个时候,他会有很多疑问,也有很多情绪。你要摆事实讲道理,因为平时收集了充分的管理案例,都有翔实的数据。对工作结果、过程、价值观等方面也都有公正的评价。

通过这些案例,你要么证明要么他的态度不行,要么证明他的结果不行,要么过程不行。

通过讲道理,让他认识到自己不适合这家公司,他也能放下。

以我的经验,只要你让他发泄掉了情绪,然后你跟他讲道理了,平时你也给他做了辅导,99%的同学到最后不会跟你闹。他只是会觉得很遗憾,会很难过。


如果他最后非常顽固,不听怎么办?那就只能绳之以法。离职跟分手是一样的,分手你才能看清楚一个人的人品。如果他的人品不好,也给了你反思的机会,你招来了不合适的人。

他走了之后,还要团队消毒。什么叫团队消毒?每一个人离开都会对团队有影响。如果员工默默走掉的时候,其实团队别的人会有想法,突然发现人不在公司了,还以为在搞迫害。所以得好聚好散,要让他跟大家话别。

他离开之后,你还要把离职的原委告诉大家,这样既能避免员工们私下议论,也有教育意义。所以,让不合适的人离开,才是真正的善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