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什么拯救你,迷失的 O2O “全民创业”?

来源: 创业最前线

1970-01-01 08:00:00

不知啥时候,“创业”成了几乎无孔不入的时尚 —— 甚至中国官办高等教育的主张从 “专心读书,天天自习,别搞对象” 成了提倡学生休学开网店 / 创业了。惊讶之余不得不感叹如今“全民创业”早已不再是种说辞: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策宣扬,各利益方塞满所有公共话语口径的极力鼓吹,你突然意识到,自己原来和某人人相传的创业励志偶像曾经是校友 / 是老乡 / 仅隔着一条街办公 / 两年前的境况特么一模一样!


拿蒋方舟最近的一句话来讲:“生活在北京、杭州这样的城市,六度空间的理论变成了三度空间,你和一个登上财富杂志封面的人物之间往往只隔着三个人,几乎可以看见巨额的热钱在流动,见者有份,钱多速来。”



“全民创业”盛景下的癫狂乱象


当欲求掺了鸡汤,就成了梦想,再来一针上述那样的强力鸡血,就疯了。


无数人整天在微信朋友圈反复背诵 “ 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 ” ,下一秒却跟没事人一样继续跟风逐流 —— 祈望着靠着一点点自以为是的差异化来复刻别人的成功,标榜着 “只差一个程序员” 就可以让整个市场 “抖三抖” 的产品,相信在这个 “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“的遍地点石成金的奇迹时代自己也会成为一个奇迹,强势插入近年来热钱集中的热门领域狠狠分一杯羹。


浮躁和过于自信下,任何的方法和逻辑看起来都是有说服力的,先说服自己,然后说服员工,再说服投资人,循环往复。一切的不顺利无非就是多费些嘴笔功夫而已,然而最后,也就只剩下嘴笔功夫了。


因此呢,在“全民创业”的繁荣盛景之下,就形成了与之不相上下却总是被人选择性忽视的一派乱象:创业企业居高不下的死亡率、惨淡的生存现状,信息渠道当中却充斥着夸大其词和弄虚作假。而这一切却丝毫没有让人冷静下来——谁让这是一个鸡血的时代呢?


这样,一个恶性循环产生了:不成熟的市场滋养了草率的创业和决策,后者造成了初创公司惨淡的生存现状,这个现状逼迫着它们对外夸大和作假来尝试自救,而夸大作假总会诱使更多不知深浅的跟风者进来参与。




O2O,创业乱象的 “ 病症高发区 ”




如果你相信前面那句“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”的话,O2O 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。据统计,2014 年大学生中有有创业意向的为 3.2 % 。到了今年,这个数字提升到了 6.4% ,而其中大多数都更偏向于选择餐饮、食品方向的 O2O 事业。短短一两年,团购作为 O2O 代表的时代就成了老黄历。如今任何与人生活相关的服务细分领域都能看到 O2O 的影子。每个热门的服务门类都有几十个上百个 App 在角逐,虽然绝大多数我们不知道也很可能没机会再知道。


在巨头竞品的夹缝中争相求存,因此可以说,用“血海”来形容它初创公司的同业竞争一点也不为过。参与其中的产品基本都标榜“差异化” ,并极少不在宣传中将之奉为同业竞争当中致胜关键。


然而在这背后,却往往是自以为是、漏洞百出的创业逻辑,及依赖技术实现的一点点有限的体验提升。所谓“切中需求痛点”的差异化多半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,而在平台使用体验上下的苦工更成了“无锦之花” ,白费了大量不必要的资金和精力。


最后,初创公司无论规模大小,都很难摆脱陷入烧钱死循环的窘境。因而在不断尝试攻克基本无解的 “上岸难题” 中消耗掉投资人的耐心和自己的生命。


那么 “ 烧钱 ” 是否就是 O2O 行业最大的结症所在了?完全不是:对于大多数初创 O2O 企业来说,烧钱并不是一种主动行为:它是在原始创业逻辑被证明无效或低效后,所提供的快销性质服务难以在价格敏感的用户群体中形成粘合,而为了企业业务存续的被迫之举。


烧钱困局的成因,也是 O2O 初创企业困境的主因,个人认为是如下这点:


  • 在这个以严重同质化的传统服务业为基础的行当,创业者却希望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差异化可以带来压倒性的竞业优势。


这也无怪乎马云今年 4 月声称:“ O2O 是伪命题”了。在这样应该专注于提升服务质量,优化线上下综合运营的行当,人们却把工作重心放在技术上,满怀“互联网思维”,相信“互联网是一切的答案”。一边是集中精力和资金打磨的线上应用、持续砸钱的各类推广,一边是缺乏管理而资质缺乏、质量堪忧、饱受诟病的实体服务。这个情况下,不烧钱恐怕都没法生存了。


这不是在贬低互联网的作用。我只是主张以端正的态度看待创业:无论是它的价值,还是它本身的性质。对于 O2O 初创企业来说,最初的创业逻辑发生错误并不是致命的,在行业变革以天为计量单位的当下,“入场姿势”错误顶多让你比别人多翻个身而已。关键的点,是识别并选择最重要的工作并将主要资源集中其上,并想办法让团队从次要的工作当中解放出来,“好钢用在刀刃”上,专心搞好服务。




云生态助力 O2O “上岸”之路




要集中精力提升服务与运营,势必接入成熟的第三方技术服务。很多创业企业对于上云还心怀顾忌,但是需要看到的是,随着创业市场的规模扩大,与之紧密联系的云服务产业从技术到服务模式上都在逐渐成熟化:平台技术水平及安全性持续提升,同时云服务与 CDN 的成本大幅下降也已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;以云和 CDN 为代表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已一改以往的成本不菲、价格黑箱的面貌,成为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”的初创企业的好帮手,可以与 O2O 初创企业所需的一系列技术基建、运维工作的外包需求无缝对接。


概括起来就是:让专业的人帮你做专业的事。


当然,在依托云平台与服务网络的标准化的技术服务之外,初创企业还存在其他关键的技术的需求——所谓“只差一个程序员”,很大程度上是需求专业的技术指导,这就要求云技术服务厂商在提供产品之外,向创业企业输出更多的技术资源和帮助。而 UPYUN 着手建立的“云技术生态”正是对应创业者这个迫切需求:作为技术实力雄厚、拥有国内覆盖率最广 CDN 网络的新一代云加速服务商,UPYUN 联合了 DCM、K2VC、KPCB、创新工场、真格基金、迭代资本等国内十几家知名的投资机构和孵化器开启了“春雨计划”,着力为这些机构旗下的创业企业提供技术帮助,并对他们提供 云CDN 产品使用的大幅度免费。


通过该计划,UPYUN 借助自身在技术圈的人脉和资源,为创企企业提供点对点的技术咨询、项目指导。以形成对初创企业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扶持,让它们“有钱集中去做重要的事”,这可以从根本上满足 O2O 初创企业健康发展的需求,用“一个产品”和“一种生态”强势助力 O2O 创业企业的“上岸之路”


帮助一部分 O2O 初创企业走上正轨,意义是双重的:它既能给同业树立良好的榜样/标杆,又能通过市场实际的表现倒推 O2O 业态的健康化转变。从而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 O2O 业界生态。这肯定是比如今 O2O 市场这种“轰烈烈袭来”却又“惨兮兮收场”,培养出一帮只会追逐蝇头小利的势利眼用户的情况要好得太多、太多了。